梅雨季節,豬場需要這樣預防黴
因此,黴菌毒素成為所有養殖業者心頭之痛,他們對飼料脫黴的投入毫不吝嗇,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线看片网址試想想,對黴菌問題到底該防黴還是脫黴,該治標還是治本。清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有效預防飼料黴變才是減輕黴菌毒素汙染的最佳途徑。
1.黴菌生長條件
黴菌的生長受溫度、濕度、水分含量、PH值、通風條件等的影響。
溫度:大多數黴菌屬於中溫型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繁殖產毒的最適溫度25-30℃。
濕度:空氣相對濕度低於75%時,黴菌生長受到抑製,在80%-100%時快速生長。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黴菌的生長繁殖最旺盛。
水分:當飼料水分超過13-14%時,利於黴菌生長;當飼料水分大於15%時,黴菌大量繁殖生長。
pH值:黴菌繁殖的最適pH值4.5-5.5,pH值1.5-8.5都可以生長,pH值在0-1.5和8.5-14能抑製黴菌生長。
2.如何預防飼料黴變,控製黴菌汙染
要預防飼料黴變,必須從阻斷黴菌生長、繁殖的條件入手。
1)嚴把原料關
隻要條件適宜,黴菌就會生長、繁殖。特別是玉米,由於胚占全粒體積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而胚的呼吸作用大,吸濕性強,呼吸強度是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的8~11倍。因此,在相同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玉米比水稻、小麥等糧食更容易發生黴變。
黴菌往往在玉米的生長階段便已經產生,即所謂的田間黴變,原因是灌漿成熟期出現持續陰雨天氣,導致穗部含水量大而發生黴變。新玉米含水量高,收獲後如不及時脫粒烘幹也極易發生黴變,特別是遇到持續的高溫降雨天氣就更易引發黴變。
資料表明,近年來中國玉米受黴菌汙染非常嚴重。因此,必須嚴格控製原料
質量,杜絕黴變原料入廠。有條件的最好對每批原料進行檢測,嚴格控製原料水份和黴變率,玉米水份不超過14%,豆粕、麥麩等原料水份不超過13%;水份過高不但會引起黴變,而且會增加粉碎成本。
2)做好運輸管理
經常看到飼料因運輸過程中被雨淋、浸濕而發生黴變。也經常看到飼料運輸途中暴曬,飼料溫度升高,飼料內的水分蒸發出來,當環境溫度下降時,環境與飼料之間形成一個溫差,從而使飼料包裝袋邊緣形成一層“汽水”,導致飼料包裝袋內邊緣水分升高從而導致黴變。
因此,在飼料運輸過程中,不論天晴天或下雨,都要蓋好雨布,以防雨淋或避免太陽直曬。同時,搬運飼料時應輕搬輕放,以免掛壞包裝物或使內膜破損。
3)做好儲存工作
原料(飼料)倉庫要求空間高,通風良好、陰涼、幹燥;最好用木板架隔離地麵約10厘米高放置;地麵要有防水材料的處理或覆蓋;一般室內最適宜溫度控製在15℃左右,濕度控製在70%以下。
原料(飼料)按先進先出原則使用,根據原料特性確定適宜儲存期,自配料最好當天配當天用,確保原料(飼料)新鮮,以免儲存期過長而發黴變質。
4)確保加工質量
配合飼料加工過程中,控製成品的溫度和水分出機顆粒的溫度一般控製在不高於室溫3℃~5℃,含水量在高濕季節應控製在12.5%以下。當飼料水分超過13%,飼料發黴風險升高。另外,保持料倉和管道清潔,定期清除各料倉、管道中的積料,防止飼料生產過程中受黴菌汙染以及黴料脫落進入成品倉、包裝袋,引起整包飼料發黴。
5)添加防黴劑
防黴劑種類很多,分為接觸型和氣化型兩大類。氣化型使用較少,接觸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有機酸及其鹽類,主要有丙酸及其鹽,雙乙酸鈉、甲酸及其鹽、山梨酸、富馬酸、檸檬酸等。以丙酸及其鹽最常用,它不僅能在黴菌細胞外形成高滲透壓,使細胞內脫水,失去繁殖力,還可穿透黴菌細胞壁,抑製酶活性而阻止黴菌繁殖,添加量為0.1%~0.2%。
不同種類的防黴劑作用機理和使用效果不一樣,不同溫度、濕度、水分含量和保質期對防黴劑的使用量也不一樣,在线看片网址要從適口性、防黴效果、性價比、刺激性和腐蝕性等方麵選擇合適的防黴劑,根據具體情況需要決定適宜的用量。使用防黴劑時必須混合均勻,若混合不均勻,則可能因部分飼料沒有防黴劑而黴變,部分飼料因防黴劑過多而影響畜禽的適口性。
6)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喂料要做到少量多餐,特別是教槽料和保育料,極易發黴變質。還要經常清洗料槽,防止黴菌汙染,特別是自動喂料係統,儲料罐和料線要定期清理,防止積料黴變。
小結:黴菌控製工作要前移,關鍵在於預防,要從原料、加工、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入手,防止黴變的發生,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控製黴菌毒素汙染的效果;使用脫黴劑,那是飼料黴變後不得已的補救辦法。
谘詢熱線
133-6050-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