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劑分類及選擇要求
製冷劑又稱製冷工質,在南方一些地區俗稱雪種。它是在製冷係統中不斷循環並通過其本身的狀態變化以實現製冷的工作物質。製冷劑在蒸發器內吸收被冷卻介質(水或空氣等)的熱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將熱量傳遞給周圍空氣或水而冷凝。今天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製冷劑的分類和選擇要求。
一、製冷劑的分類
製冷劑按常溫下冷凝壓力的大小和在大氣壓力下蒸發溫度的高低,可分成三大類:
1、低壓高溫製冷劑
蒸發溫度高於0℃,冷凝壓力低於29.×104Pa。
2、中壓中溫製冷劑
蒸發溫度-50~0℃,冷凝壓力(196.113~29.)×104Pa。
3、高壓低溫製冷劑
蒸發溫度低於-50℃,冷凝壓力高於196.133×104Pa。
二、製冷劑的選擇要求
1、製冷劑的工作溫度和工作壓力要適中。
在大氣壓力下,製冷劑的蒸發溫度要足夠低,以滿足冷卻的溫度要求;
在常溫下,製冷劑要有比較低的冷凝壓力,由於冷凝壓力過高時對製冷係統的密封性能劑結構強度要求就高。一般要求製冷劑的冷凝壓力為:12×105~15×105Pa;
在常溫下,製冷劑要有比較高的蒸發壓力,由於假如蒸發器內的壓力低於大氣壓力時,外界的空氣輕易通過縫隙進進製冷係統,使係統中的壓力升高,減少製冷量,增加功耗。同時空氣中的水分會造成製冷係統產生冰堵及其它惡果。
2、製冷劑要有比較大的單位容積製冷量
同一規格的製冷設備,當選用的製冷劑單位容積製冷量大時,可以獲得較大的製冷量。
在同一工況下,當製冷量一定時,製冷劑的單位容積製冷量大,就可以減少係統的製冷劑容積,也可以相應的縮小壓縮機的尺寸。
3、製冷劑的臨界溫度要高,凝固點要低
臨界溫度高,便於製冷劑在環境溫度下冷凝稱液體;凝固點低,可以製取較低的溫度,擴大製冷劑的使用溫度範圍,減少節流損失,進步製冷係數。
4、製冷劑的粘度和密度要盡量小
粘度和密度小,可以使係統中製冷劑循環的流阻小,降低循環耗功量,適當的縮小管道口徑,並答應管路有較小的彎曲半徑(而這一點對於降低蒸發器的壓力損失是非常重要的),還能減輕製冷機對壓縮機中閥組的衝擊力,延長壓縮機的使用壽命。
5、製冷劑的導熱係數和放熱係數要高
導熱係數和放熱係數高,可以適當減小製冷係統中換熱器的結構,並可進步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6、對製冷劑其它方麵的要求
不燃燒、不爆炸、無毒、無腐蝕性作用、價格適宜、易於購買等。
冷庫製冷劑的選擇要求有哪些?
製冷劑的性質將直接影響製冷機的種類、構造、尺寸和運行特性,同時也會影響製冷循環的形式、設備結構及經濟技術性能,因此,合理選擇製冷劑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通常對製冷劑的性能要求從熱力學、物理化學、安全性、環境影響和經濟性方麵等加以考慮。
一、熱力學方麵的要求
1、沸點要低,可獲得較低的蒸發溫度
同時,沸點低的製冷劑具有較高的蒸氣壓力。
2、臨界溫度要高、凝固溫度要低。
臨界溫度要高、凝固溫度要低,以保證製冷劑在較廣的溫度範圍內安全工作。
3、製冷劑要具有適宜的工作壓力
要求製冷劑的蒸發壓力接近或略高於大氣壓力,避免製冷係統低壓部位出現真空而增大空氣摻入係統的機會。要求冷凝壓力不能過高。冷凝壓力低可降低製冷設備、管道的強度和施工要求,減少製冷係統的建設投資和製冷劑向外泄漏的可能性。要求冷凝壓力與蒸發壓力的壓力比和壓力差小。
4、製冷劑的汽化潛熱要大
製冷係統在得到相同的產冷量時,汽化潛熱大的可減少製冷劑的循環量。同時也可減少製冷機、設備的投資,降低運行能耗,提高製冷效率。
5、對於大型製冷係統,要求製冷劑的單位容積製冷量盡可能大
這樣在產冷量一定時,可減少製冷劑的循環量,縮小製冷機的尺寸和管道的直徑。但對於小型製冷係統,要求單位容積製冷量小,這樣可適當增大製冷劑的通道截麵,減少流動阻力。
6、製冷劑的絕熱指數要小
這樣可使壓縮耗功減少,排氣溫度降低,改善運行性能和簡化係統設計。
7、對於離心式製冷壓縮機,應采用相對分子質量適中的製冷劑
因為相對分子質量大可增大每一級的升壓比,在係統的壓力比一定時,可減少壓縮級數。另外,大多數物質在沸點下汽化時,其摩爾炳增相似。因此標難沸點相近的製冷劑,相對分子質量大時,汽化潛熱就小。
8、導熱係數要高
這樣可提高換熱設備的傳熱係數,減少換熱設備的換熱麵積。
二、物理化學方麵的要求
1、製冷劑的黏度要小,
製冷劑的黏度要小,減少製冷劑在係統中的流動阻力,縮小製冷係統管道直徑屬消耗量。黏度小也可增加製冷劑的傳熱性能。
2、製冷劑的純度要高
所選用的製冷劑應無不溶性雜質要求製冷劑具有一定的吸水性,當製冷劑中滲進極少的水分時致在低溫下產生冰塞而影響製冷係統的正常工作。
谘詢熱線
133-6050-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