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70載:麵額從12種到8種 從打雨傘印製到車間恒溫恒濕
[摘要]1948年10月,華北銀行第一印刷局接到印製首批人民幣的任務。不料碰上連日陰雨,房間積水嚴重,工人們就赤腳站在水裏工作。因為房屋漏雨,工人們打著雨傘遮擋機器和印鈔紙。
⊙記者李丹丹○編輯黃蕾
一段回憶,一段往事,更是一段時代變遷。
“小學時,每天隻能從家長那領到一張‘工農兵’1毛錢,買包話梅解解饞。”這是70後李華(化名),印象最深刻的兒時記憶。
“從我記事起,接觸最多的錢是20元,背後的圖案是桂林山水,就是我家鄉。”1994年生的小陳說,她還特地在桂林“20元人民幣圖案景觀”前留了影。
年過七旬的劉大娘,則向記者展示了她收藏的第二套人民幣中的1分、5分等紙幣。
一代代國人,擁有各自關於人民幣的珍貴回憶。回首過去70年,作為國家的信用、經濟的橋梁、中國的名片,人民幣不僅僅承載著回憶,更以獨特的方式,記錄著社會進步和曆史變遷,見證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助推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從12種到8種麵額結構精簡合理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中華北大街11號,矗立著一座三層灰色小樓。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這裏宣告成立,同日這裏也正式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
首套人民幣共12種麵額,分別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元、元。
1955年3月1日,人民銀行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共11種麵額,分別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和10元。
第三套人民幣則對版別進行了全調整、更換。這套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發行,共7種麵額,分別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改革開放後,人民銀行於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共9種麵額。主幣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等6種,輔幣有1角、2角和5角等3種。
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貨幣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該套人民幣共8種麵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
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麵額主幣實際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第五套人民幣增加了20元麵額,取消了2元麵額,使麵額結構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實際生活中貨幣流通的需求。
從統一貨幣到防偽考慮
配合經濟社會發展
“回顧70年曆程,人民幣在新中國建設、改革、發展的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也見證了我國綜合國力的蒸蒸日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黨委書記張漢平說。
時間撥回至1948年,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亟須一種統一的貨幣替代原來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區貨幣。在艱苦技術條件下,老一輩人民銀行人積極完成了第一套人民幣的印製。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結束了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曆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麵勝利,並在新中國建立初的經濟恢複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副局長李會鋒表示。
到了1955年,解放前通脹的遺留影響尚未完全消除,首套人民幣麵額過大、單位價值較低,不利於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紙張質量較差,票麵破損較嚴重。為了改變上述問題,人民銀行自該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1962年,為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人民銀行於當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
改革開放後,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城鄉商品經濟日益活躍,社會商品零售額大幅度增長。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對現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數據顯示,1998年全國貨幣淨投放1026億元,市場貨幣流通量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60倍和52倍。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對人民幣的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
據此,1999年10月1日,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2015年11月12日,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2015年版100元紙幣,提升了100元紙幣的印製工藝與防偽技術水平。
與第四套人民幣相比,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技能由十幾種增加到二十多種,主景人像、水印、麵額數字均較以前放大,便於群眾識別。第五套人民幣應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麵有了較大提高。
從打雨傘到恒溫恒濕
技術革新工藝精湛
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局長王信說,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幣製造、發行成果,是我國統一的貨幣製度不斷鞏固、完善的體現,也是貨幣印製、流通、防偽等機製不斷健全的體現。
1948年10月,華北銀行第一印刷局接到印製首批人民幣的任務。不料碰上連日陰雨,房間積水嚴重,工人們就赤腳站在水裏工作。因為房屋漏雨,工人們打著雨傘遮擋機器和印鈔紙。
“回想人民銀行成立之初,條件簡陋艱苦,困難重重,老一輩人民銀行人,展現了攻堅克難的堅強意誌,樹立了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勇於開拓的精神豐碑。”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巡視員、中共金融史編寫小組組長馬林如是評價。
第二套人民幣的整個設計看片网站入口,則由周恩來、陳雲等中央領導同誌親自審查。該套人民幣設計印製工藝技術先進,除了分幣外,其他券別全部采用膠凹套印,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發行後,人民群眾紛紛稱讚這套人民幣好看、好認、好算、好使。
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風格。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思想、風格和印製工藝上都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印鈔工藝技術水平和鈔票防偽能力。
在信息化和自動化的今天,第五套人民幣已經是高科技的結晶。據介紹,在原材料工藝方麵,第五套人民幣做了改進,提高了紙張的綜合質量和防偽性,磁性微文字安全線、彩色纖維、無色熒光纖維等在紙張中有機運用,並且采用了電腦輔助設計手工雕刻、電子雕刻和曬版腐蝕相結合的綜合製版技術。
上證報記者曾走訪北京印鈔有限公司,走進生產車間,迎麵是“精製國家名片”的標語,牆上的溫度計和濕度計顯示,這裏恒溫恒濕。與第一套人民幣“打雨傘”的印製環境相比,已是天壤之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2015年版100元紙幣,更是集高科技於一身,與2005年100元紙幣相比,可謂十年磨一劍,新防偽、新氣象。(實習生常佩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谘詢熱線
133-6050-3273